原标题:扎根一线的创新先锋(主题)创惠优配
——记贵州省劳动模范杨鑫(副题)
桐梓融媒记者 王琨荣
在桐梓,有这样一位电力工匠,他以锅炉检修为起点,在燃料质检、安全管理等多岗位淬炼成长;他用科技创新破解生产难题,8项专利成果助力发展;他以技能竞赛为磨刀石,获得1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;2025年,他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。他就是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杨鑫,一位在能源保供战线上践行初心使命的青年先锋。
“设备就像战友,必须摸透它的脾性。”近日,在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化验室,杨鑫正在检查设备和核查燃料化验数据。
“燃料化验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。我们主要以开展理论授课、实操技能培训和组织燃煤采制化技能竞赛等方式创惠优配,全面提升燃煤采制化从业人员技能水平。”杨鑫告诉记者。同时,公司通过设备定期维护、实验时细则的检查和标准的操作,确保燃煤化验数据的精确性,为公司提供准确的化验结算数据。
2016年,杨鑫以锅炉检修工的身份踏入电力行业。五年间,他参与完成公司#1、#2机组20余次大小修,主导锅炉尾部烟道漏风治理、“四管”防磨防爆等重大检修项目,成为设备安全运行的“守护者”。2021年1月,#2机组捞渣机突发故障,杨鑫带领团队在寒冬环境中连续鏖战五天五夜,最终完成了能源保供工作。
“创新不是空中楼阁,而是要解决一线最迫切的问题。”这是杨鑫的工作信条。在桐梓电厂邹胜龙劳模创新工作室,杨鑫展示着他研发的煤样混合装置,该项目荣获2023年中电联创新发布一等奖,已获实用新型专利,助力实验室通过CNAS(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)评审。
“一种煤样混合装置主要应用于我们煤样制备过程中,起到煤样充分混合均匀的作用。在使用该装置时,只需要将煤样倒入该装置即可,操作简单方便,煤样在投入该装置后,自由下落过程中进行多级混合处理,达到煤样混合均匀的目的。”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化验员刘娅介绍道。
杨鑫扎根生产痛点,已累计获得8项国家专利、12项QC成果。针对磨煤机密封件3个月更换的行业难题,他设计的“双环式密封装置”将寿命延长至18个月,单台机组年节约维护成本50万元;研发的《一种风机转子检修支撑工具》将检修时长从4小时压缩至1.5小时,入选公司创新成果汇编。
“传帮带是技术人的使命”。在2023年全国能源行业燃料化验员大赛上,杨鑫摘得银牌后转身投入“传帮带”,他培养的3名徒弟在2023年省级竞赛中获得好名次。作为中电联特聘讲师和华电集团考核官,他累计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次,为企业锻造出一支“技术铁军”。
2021年担任燃料部采制化专工后,杨鑫就开启了“标准化攻坚”,当好燃料管理的“护航先锋”。他带领团队修订完善《质量手册》《程序文件》《作业指导书》3项CNAS实验室根本性指导管理文件,将36项制度整合为6项核心制度,牵头编制的“三要点”工作手册成为燃料从业人员的“口袋书”。在他的推动下,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复评审,认可证书有效期延至2028年,检测结果公信力跃居行业前列。
2024年8月,面对电煤保供的严峻形势,杨鑫主动请缨承担夜间收煤任务。在他的带领下,燃料部该年9月完成收煤量40.44万吨,刷新历史纪录。
“每一粒煤都关系着机组的'口粮'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我们正在推进燃料智能化项目建设,届时将实现燃料采制化全过程无人参与,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管控风险,有效监测燃料各项指标,还能提升公司管理技术水平。”杨鑫在收煤现场坚定地说。
“安全是最大的效益。”杨鑫参与制定的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“五条禁令”,推动企业连续4年实现人身伤亡事故“零记录”。这套制度已成为行业安全管理范本,守护着2000多个日夜的平安运行。
十年间,杨鑫从青涩技工成长为贵州省劳动模范、“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”,带领团队获得中电联创新一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荣誉。如今创惠优配,他依然坚守在企业一线,用创新之火点亮传统电厂的升级之路,以工匠精神诠释着“能源保供”的初心使命。
富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